分手下 yuw a ngshe.i n(2 / 4)
&esp;&esp;小陈与她核对信息,交流的过程中,男方没有一点动静,没有开口说一句话,似乎只负责沉默。
&esp;&esp;小陈发现,他们都不算年轻了,尤其男方,比女方年长将近十岁,看上去仿佛是她的同龄人。
&esp;&esp;小陈将离婚协议一分为三,递给他们,交代填写的注意事项。这对夫妻各自低着头,拿起笔一项项填写。
&esp;&esp;这个过程不漫长,接近短暂了,从前漫长的人生与过往、与对方携手同行的岁月,全部凝结在一份协议中,凝结在这段短暂的时间中,凝结在自己签下的姓名中。写完这份协议,像“爱”就要终结。
&esp;&esp;这种感受大起大落,对绝大多数人而言,一生仅有一次。
&esp;&esp;小陈深知需要给这些夫妻思考与犹豫的时间,因此她耐心等待着。
&esp;&esp;她维持着礼貌的笑容,并观察眼前这对夫妻。论外表,男方不如女方,而这个男人举手投足间的气场,巧妙地平衡了与女方的外形差距。整体而言,他们非常般配。
&esp;&esp;那么,是什么原因,导致他们想要结束婚姻呢?
&esp;&esp;女方已经填写完毕,各自交换协议。男方正在最下方签字,他写得很缓慢,一笔一画,像小孩子刚开始学写字。
&esp;&esp;写完了,他递过来,小陈伸手去接,这两张纸却纹丝不动。她疑惑地抬起头,突然发现男方正拽着这份协议,小陈刚要说话,男方一下子松开手。
&esp;&esp;他的手似乎在发抖,仔细一看,这种现象就消失了。
&esp;&esp;离婚协议上签着他们的姓名,两人的名字取得都很妙,足以看出家中长辈的文化水平。
&esp;&esp;小陈一边敲键盘,一边分神,继续观察他们的动静,这两个人从一开始便没有任何交流,甚至没有眼神交流,不知道是关系恶劣到极点,还是有难言之隐。女方的脸上没有哭过的痕迹,很冷静,不如说,她的长相让人下意识忽略她的表情,如果说这是一种伪装,未免太自然了。
&esp;&esp;而男方——小陈额外多注意了他一会,他更加冷静,这种冷静就像一张面具,戴在他脸上。比起一些人情绪崩溃,大哭大叫,这种诡异的气氛,令小陈感到格外压抑。
&esp;&esp;“那么,接下来我们需要单独做一个问询笔录。”小陈说,“请男方先暂时回避一下,谢谢。”
&esp;&esp;“当然,也可以先由男方开始,女方回避。”小陈补充道。
&esp;&esp;男人一言不发,站了起来。
&esp;&esp;女方抬头看他,他们没有对视,男方回到等候大厅,坐下。
&esp;&esp;女方转过脸,她的眼神有一瞬间的空白。小陈道:“我们开始吧,女士。”
&esp;&esp;“您的姓名是?”
&esp;&esp;“霍琼霎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们是何时结婚?”
&esp;&esp;“2005年2月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们是否分居?”
&esp;&esp;“是。”
&esp;&esp;“您的户籍,现居住地是?”
&esp;&esp;“户籍北京,目前在杭州——后天大概回北京,这个需要如实回答么?”
&esp;&esp;“没关系,霍女士,我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登记。”
&esp;&esp;女方点头,小陈向她微笑。在这里,从小到大,小陈几乎没有见过北京人,尤其是北京姑娘。印象中他们的口音与浙江地区截然不同,而这位霍小姐,她几乎没有京腔了。
&esp;&esp;但这不奇怪,她在这座城市居住将近十年,十年时间,足够渗透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,一个人的样貌。
&esp;&esp;“你们是否有子女?”
&esp;&esp;“没有。”
&esp;&esp;十年都没有孩子么?
&esp;&esp;“你们之间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?”
&esp;&esp;“不可调和的意思是?”
&esp;&esp;“比如说对方是否存在家庭暴力、虐待或出轨行为?”
&esp;&esp;“没有。”女方说,“不过,如果我说对方有这种行为,你们会进行调节,劝我回心转意吗?”
&esp;&esp;这个问题,小陈的确考虑过,婚姻调解在当下是很热门的话题。如果对方犯了原则性问题,小陈并不认为一时的劝让和忍耐会让这段婚姻维持下去。大多数夫妻因为子女问题,不得不做出退让,实际上,这是一种
↑返回顶部↑